当前位置:主页 > 媒体聚集 > 正文详情
最高法司法公开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发布时间:2016-11-07 09:46   来源:未知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5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周强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开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在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进了人民法院各项工作。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各级法院共公开审判流程信息21.4亿项,中国裁判文书网访问量突破28亿人次,执行信息公开网累计公布执行信息4460多万条,全国90%以上法院开通门户网站,3200多个法院开通官方微博、微信,3519个法院专网全连通、数据全覆盖。

  公开裁判文书超过2180万篇

  报告介绍了近年来人民法院为深化司法公开采取的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司法公开理念,坚持主动公开、依法公开、全面公开和实质公开,最高人民法院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指导各级法院切实增强主动公开意识,努力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人民法院坚持主动公开、依法公开、全面公开和实质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将司法公开覆盖审判执行工作各领域、各环节,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是创新司法公开载体,开通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加强法院网站、新媒体建设和法院信息化建设。截至今年10月16日,各级法院共公开审判流程信息25.5亿项,推送短信3473.6万条,方便了当事人参与诉讼。建设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开通中国裁判文书网,除涉及国家秘密、未成年人犯罪、以调解方式结案、离婚诉讼或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等情形外,各级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文书统一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截至今年10月16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超过2180万篇,访问量突破31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建设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开通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当事人可在网上便捷查询执行案件办理情况、未结案件被执行人信息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内容。截至今年10月16日,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累计公布执行信息4487万条。

  三是拓展司法公开广度和深度,推进立案公开、裁判理由公开、司法政务公开和诉讼服务公开,努力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依法保障当事人诉权。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做好释明工作,让当事人明明白白行使诉权。开通中国庭审公开网,截至今年10月16日,地方各级法院通过互联网直播庭审43.2万件,点击观看量11.3亿人次;最高人民法院自今年7月1日起所有公开开庭的案件庭审活动都通过互联网直播,截至今年10月16日共直播庭审143次,点击观看量6.3亿人次。

  四是延伸司法公开功能,传播法治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对外、对港澳台司法交流合作,拓展公开效果。

  一审服判息诉率均在89%以上

  报告指出,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开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在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进了人民法院各项工作。

  一是促进了司法公正。深化司法公开使司法活动特别是案件审理进程更加公开透明、文明规范,审判管理和内外监督机制更加完善,促进了裁判尺度统一,规范了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推动审判质量效率不断提高。2013年至2015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案件4625.5万件,审执结案件4345.7万件,年均分别上升17.2%、13.6%;尽管办案压力巨大,但审限内结案率均在98%以上,一审服判息诉率均在89%以上。二是促进了法院队伍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等举措,倒逼法官加强能力建设。三是促进了全社会法治观念的增强。深化司法公开,推动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对引导人民群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促进了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的形成。

  “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充分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周强说。

  裁判文书选择性上网现象

  报告指出,目前司法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有些还十分突出。比如,部分法院公开信息不够全面充分,存在裁判文书选择性上网现象,部分应当上网的裁判文书由于种种原因未上网公开。一些裁判文书过于简单,说理不充分,有的还暴露出裁判尺度不统一等问题。一些法院公开的审判流程信息中程序事项多、实体内容少,全国统一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尚未最终建成。一些法院的司法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不大,门户网站信息不全、更新不及时甚至长期不更新的问题较为突出。再比如,司法公开工作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有的法官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能力不足、作风不正,担心公开后陷入被动,怕“找麻烦” “添乱子” “出洋相”,因而不敢公开、不愿公开,

  此外,在体制机制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司法公开的标准和范围有待进一步细化,一些法院只注重信息上网,较少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司法公开成果应用不足。而发展不够平衡也成为突出问题之一,部分法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层法院信息化基础薄弱,软硬件设施达不到司法公开平台建设的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推动为欠发达地区法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推动电子诉讼立法,进一步加强对司法公开工作的监督。

  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程留痕

  周强表示,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紧紧围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环境下司法公开新途径,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依托信息化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程留痕,将审判权和执行权的运行更好地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促进公正高效廉洁司法。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司法公开的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司法公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愿公开、敢公开、善公开。二是继续推进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和“智慧法院”,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业务网络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面向法官、当事人及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三是完善司法公开的制度机制,加强司法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研究出台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进一步明确应公开信息的范围界限、时限要求。四是强化对司法公开的人财物保障,进一步加强科技法庭建设,逐步做到“每庭必录”。五是加强司法公开成果应用,依托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加强对司法数据的分析研究,为司法决策提供参考,为法官审判执行案件提供支撑,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六是以公开倒逼提升队伍素质,适应全面深化司法公开的新形势,推进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促进提高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